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耶利米書第五十二章

 

Ⅲ 歷史補篇(五十二134

  這一部分記載了耶路撒冷陷落前的景況,編者和列王紀下的編纂者很可能選錄自同樣的史料,而耶利米並非此史料的作者。歷史補篇之所以被安置於此,目的可能在顯示耶利米的預言已然成就。若將此章和三十九章相較,會發現內容有些許差異。這裡記載了聖殿敬拜器具被奪去,但卻對尼布甲尼撒下令保護耶利米一事隻字未提。

  13. 哈慕她是約西亞的妻子,也是約哈斯和西底家的母親(參:王下二十三31,二十四18)。馬索拉經文3節的用辭有點棘手,給人的印象是:神的忿怒造成猶大的不法充斥,而非猶大之不法惹動神的忿怒。

  411. 公元前五八八年一月初,耶路撒冷開始被圍困,西底家作王第九年應指公元前五八九/八年。6節的四月是公元前五八七年七月,此月份的算法乃從巴比倫新年(即三/四月)開始。7節馬索拉經文應依循三十九4的內容,將西底家包括在逃亡者中。關於利比拉,參三十九5。西底家被囚禁一事,並未見於列王紀下二十五7

  1216. 這裡的初十日12節),在列王紀下二十五8作「初七日」,兩者的差別可能在於,是否把尼布撒拉旦抵達耶路撒冷和毀滅開始之間的那幾日計算在內。有關尼布撒拉旦的職稱,見三十九9註釋{\LinkToBook:TopicID=232,Name=910. 百姓被擄、耶利米獲釋}AVRV 15節末的大眾\cs8,乃依據馬索拉經文 ha{~a{mo^n(眾人)而譯,但這很可能是誤抄自 ha{~a{mman(技工)。譯成「技工」仍非確定的譯法,因為至今仍無法完全證實技工的意思是否可表達 ~a{mo^n 的意思,雖然 NEB 接受此譯法。16 yo^g#b[i^mRSV耕種田地的人NEB工人)的意思亦不明確,但其字根可能指強迫服務,意即無薪酬的勞工。

  1723. 這段記敘了從聖殿掠走作戰利品的敬拜器具,它補充了列王紀下二十五1317類似的經文。有些器物的性質仍無法確定。銅海(參:王上七2326)是直徑十肘的大盆,安置在四群各自面向東西南北的銅牛之上。許多大件物品都被打碎,以方便掠走。耶路撒冷在此之前亦曾遭搶奪(王上十四2526),現在又再度被劫掠。這裡提到的金屬製品多半是青銅器,此外還有金的、銀的物件,以及赤銅製的杯。兩根銅柱20節)的作用不得而知(參:王上七15及下),但它們可能用來作標燈或是火的祭壇。這種柱子在公元前一千年間亞蘭人設計的殿中十分常見。81 這裡提到十八肘(21節),表示歷代志下三15所記載的長度,是兩個柱子長度之總和。石榴22節)是近東常見的裝飾,大祭司的袍上亦有此裝飾(出二十八33)。此處正描述第二根柱子的裝飾時,文字突告中斷,顯示經文有所遺漏。馬索拉經文的 ru^h]a{h23節)被譯成在周圍RVRSV)或歷歷在目NEB),很可能是誤抄自\cs16 rewah](空間;參:各英譯本創三十二16;和合:空閒的地方)。根據列王紀上七2042,每個柱頭各有兩百個石榴排成兩行。

  2427. 西萊雅是希勒家的孫子,希勒家在約西亞時擔任大祭司,其族譜可追溯至亞倫(參各英譯本:代上六1315);而西番亞則可能是二十九2432和三十七3提過的人。管理兵丁的官(AVNEB太監)顯然是職級相當高的副手,負責召集全民前往作戰。如果國民(各英譯本)事實上就是農民,他們可能象徵性地代表餘民而被處死。

  2830. 依照巴比倫的算法,第七年,就是公元前五九八/七年。這裡記載的人數和列王紀下二十四1416有所出入。3,023可能是被擄的成年男子的確實數目,而列王紀所記的數字可能包括所有被擄之民。十八年29節),依巴比倫的算法應是公元前五八七/六年。列王紀下二十五8保留了猶太人的算法,列王紀下二十四12亦然;後者和28節相對應(列王紀下二十五8則和29節相對應)。二十三年,即公元前五八二/一年。

  3134. 尼布甲尼撒之子以未米羅達繼位,以未米羅達亦即亞美瑪爾杜克(Amel-Marduk),在位僅一年(公元前561560年),他給予猶大王室較好的待遇。從已毀的巴比倫伊施他爾門出土的泥版,證實約雅斤的確受到以未米羅達的恩待。82 這些殘酷的歷史事實,發生在戲劇化的屬靈事件後,可作為高潮迭起之後的跋。耶利米的信息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同胞的嘲弄,但卻奇妙地與歷史的演變一致。神預示的審判最終還是臨到祂背道、拜偶像的子民,而煉淨、管教他們的被擄生涯於焉開始。雖然有此令人驚駭的災禍,但神的子民仍有盼望,因為神必復興祂的子民,並將忠於祂的餘民帶回故土。

 

81 D. J. Wiseman, NBD, p. 593.

82 W. F. Albright,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(1942), V, pp. 49ff.; A. Oppenheim, ANET, p. 308; D. W. Thomas, Documents from Old Testament Times, pp. 84ff.

──《丁道爾聖經註釋》